学子风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院系动态 -> 正文

<榜样力量·国奖风采>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部门:麻醉学系       发布人:胡艳秋       浏览次数:772       发布日期:2021-11-02

       杨斯涵,女,汉族,共青团员,出生于1998年5月,就读于西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在校期间,荣获1次国家奖学金、6次甲等奖学金;获得校级“巧手灵心”手工技能大赛一等奖、口腔医学院技能操作比赛一等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验性牙周炎对大鼠脑基底动脉影响的研究”;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作为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保送至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专业。

  塞缪尔在散文《青春》中写道:“青春不是桃面、丹唇和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和炙热的努力;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在大学五年生活的尾声里再细吟这句诗,更觉意味深远。医科大是我年幼时心向往之的殿堂,也是如今梦想起航的地方。我没有后悔过当初想成为一名医生的选择,只觉自己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还远远不够,希望今生可以为之不懈努力,不懈追求。

  求学之路,以勤奋为砖

  我从大一开始就注重专业课的预习和复习,坚持每日去教室或图书馆自习,五年如一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学知识浩如烟海,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方法可能更为重要。在我看来,平时学习应该注重“把书读厚”,牢记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外,还要做到知识的拓展与贯通;而期末复习应该注重“把书读薄”,即重视学习笔记的整理,抓重点、理框架、建思路。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保证了大学课程的学习成效。

  口腔专业以操作性强为特点,讲究熟能生巧。备牙操作中每个面仅0.5-2mm的预备量,为了提高备牙能力,我坚持利用空闲时间在实验室里预备上百个牙,并向老师不断请教改进,只为寻找那毫米间的手感。勤能补拙,熟能生巧,重复练习与反思改进或许是我能够在学院每年的技能比赛中名列前茅的关键。

  大四那年,我有幸作为优秀本科生参加学校暑期出国学习营,前往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交流学习2周,可谓真正意义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入学的白袍仪式、国际著名医学教授的讲座、参观国家级实验室等让我看到世界上的另一种可能性,那是一种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的全新体验,一种阅历的增长和眼界的开阔,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和见识是多么浅薄。

  科研尝试,用坚持作帆

  我的导师曾教导过,“re-search这个单词就告诉了我们:科研意味着反复而坚持的探索”。

  大二开始,我就加入了西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科研兴趣小组,在巩固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同时,可以逐渐养成科学研究素养,生发科研兴趣点。在导师的指导下,从第一次查阅文献到选题设计,再到撰写修改标书,懵懵懂懂地就踏入了科研的道路。作为项目负责人,我申请立项了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

Copyright©2021西南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版权所有

地址: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邮编:646000   联系电话:0830-2581287

  • 官方微信